永小:永红少年逐光行,活字印刷续华章
——合肥市永红路小学二(6)中队逐光小队探寻印刷术里的文化根脉
中华文明如同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从千年历史中奔涌而来,孕育出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导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2025年8月2日上午,合肥市永红路小学新芽中队逐光小队的队员们走进新华印刷厂,开启了一场以活字印刷为主题的暑期小队文化研学之旅,在沉浸式体验中探寻古老技艺的传承密码。
溯源:从历史长廊到文明印记
活动伊始,队员们在印刷厂集合整队,于打卡墙前拍摄集体照,定格下小队活动的起点。讲解老师首先强调了参观安全规范,随后以打卡墙为文化坐标,向孩子们介绍了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的历史贡献,讲述了这位北宋发明家如何以胶泥制字、排版印刷的创举,为世界文明传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沿着从古至今的浮雕文化长廊,队员们在斑驳的历史印记中,初步触摸到印刷术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脉络。队员们的目光在岁月痕迹中流转,悄然触摸着文明传承的脉搏。
探秘:在古今对话中读懂变革
在新华文化馆内,企业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与印刷术的千年演变形成鲜明呼应。通过动漫短片,队员们直观了解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走进印刷车间,“一本书的诞生”从纸张裁切到油墨印刷的全流程清晰呈现,走廊的动漫墙则系统梳理了印刷工艺的各个环节,帮助队员们构建起对现代印刷的整体认知。印刷历史展馆中,丰富的实物、图片与文献资料,详细展示了印刷术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变革:毕昇的胶泥活字复原件、铅字架上的铅活字、不同时代的印刷工具,让队员们直观看到铅活字的使用方法、排版技巧,以及印刷字体的演变轨迹。随后的15分钟活字印刷短视频,进一步以生动画面串联起这门技艺的“前世今生”,解答了队员们关于印刷术历史演变的诸多疑问。
印刷博览馆内,纸张的发展史与中国蒙学文化相映成趣。队员们了解到《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启蒙内容;通过对比爷爷奶奶辈的手写课本、父母时代的黑白印刷课本与当下的彩色课本,直观感受时代变迁中书籍载体的变化,深刻理解“书籍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一内涵,更感受到时代变迁中文化传播的温度。
传承:在亲手实践中种下文化种子
最让队员们兴奋的是手工实践环节。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队员们亲手体验拓印活字印刷:选字、排版、刷墨、铺纸、按压,当带着墨香的字迹在纸上显现,成就感溢于言表;随后的古籍线装本装订体验,让队员们在穿针引线中,体会到传统书籍“天头地脚”的装帧讲究,感受古老技艺的温度与智慧。
活动的最后,队员们在馆内合影留念,为此次研学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手中的线装本拓印作品,成为队员们带走的“文化勋章”。此次活动让逐光小队的队员们在“看、听、做”中深入了解了活字印刷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不仅读懂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心中播下了传承文化、自信成长的种子,激励着新时代好少年以实际行动守护文化根脉,让千年文脉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图片:方睿睿
文字:周玲玲
初审:王祯婷
复审:杨永红
终审: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