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提升中考备考实效,4月28日上午,由庐阳区教体局教研室、合肥市第45中历史学科省教研基地校主办,庐阳区刘玉迪、刘治国、王梅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承办的庐阳区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暨中考复习研讨活动在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湖畔分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素养导向、课堂创新、备考赋能”为主题,通过新授课展示、复习课示范、单元教学解读与中考真题分析等形式,为全区历史教师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区教研员、三个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全区七、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师近70人参与了活动。
课堂展示环节,以创新教学践行素养落地。首先是李雪老师带来的部编版新教材七下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李老师以整本书阅读重构课堂逻辑,用《明史十二讲》整本书阅读为依托,突破教材时序限制,围绕“永宣—嘉靖—万历”三个关键时期,通过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戚继光抗倭与葡萄牙攫取澳门租住权(冲突与碰撞)、援朝战争(国际协作与冲突)三个步骤四个子目,引导学生从“交往方式”与“时代特征”双重视角分析明朝对外关系演变。课堂以“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展开,学生通过角色代入、史论互证,深刻理解“和平外交与国家安全并重”的历史启示。
接着, 李艳老师的《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考复习课充分展现跨学科融合赋能中考复习。李艳老师以“唐三彩文物图鉴”为情境线索导入,创新设计“兴亡密码”、“多维投射”、“危局渐生”、“文明韧性”四篇章,以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用问题引领学习过程,同时渗透学史方法和材料题答题技巧的指导,课堂全程以学情反馈驱动,实现知识结构化与素养渗透双突破。
单元解读环节,两位老师彰显多维视角,深化教学实践。管露露老师对《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进行单元解读。管老师从“素养本位的新课标要求”出发,凸显动态使用教材的实践智慧,明确新教材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构历史情境,使老师们重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意识。张琴老师则以《中考视角下的单元教学策略思考》为题,从真题·课标·教材三维联动角度,立足安徽中考十年真题大数据,提炼“明清时期”命题趋势,并提出“以教材目录重构时空框架”、“用课标要求倒推重难点”等备考策略,给与会老师诸多启发。
最后,庐阳区历史教研员刘玉迪老师邀请蜀山区教研员单超对整场活动进行点评,将活动推向高潮,也对单元教学和中考复习研讨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引领。单超老师在点评中高度肯定四节课的示范价值,并针对中考复习提出“四阶模型”,即任务驱动-问题引领-真题解析-价值立意四个层面,并以“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为例,围绕“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探究主题,设计多角度问题,在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多维学科素养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升华家国情怀,让听会老师更清晰的认识到复习课需实现“思维可视化、素养实践化”的多维目标。
本次展示活动通过课例研讨与策略共享,为全区历史教师提供了“新教材使用”与“中考备考”两个层面的交流学习。接下来,庐阳区初中历史教学研讨活动将继续深化“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研究,助力区域历史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撰稿:刘治国
初审:阮宏云
复审:崔北好
终审:戴鹏程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