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庐阳区初中历史学科七年级下册新教材大单元教学集体备课活动(二)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森林城分校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庐阳区历史教研员刘玉迪老师主持,特邀包河区历史教研员訾化木主任前来指导,庐阳区七年级历史教师及历史学科三个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大家围绕新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内容展开深度研讨,探索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创新路径。
一、课例展示:沉浸触摸历史脉搏
活动伊始,赵桂玲老师执教《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赵老师以《清明上河图 细节中的风华》一书串起整节课,《从清明上河图》画中细节出发,以历史的特写镜头带领学生沉浸式的感受900年前宋人的市井生活,也落实了历史学科整本书阅读。第一部分画中之象,赵老师选取了画中三个特殊人物形象设计了三个历史情境“日入300文的码头苦力”“虹桥遇险的船工”“外卖的祖宗-闲汉”,围绕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第二部分画后之思,赵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材料,总结这一时期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影响。最后,赵老师展示了《清明上河图 细节中风华》中各阶层劳动者的形象,学生感受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整节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于润物细无声中培育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单元解读:精准把握教学方向
研讨课后,赵亚如老师从“单元整体结构”“新旧教材对比”“校本作业设计”三方面深入解读第二单元。赵老师汇报了森林城分校根据第二单元内容进行了校本作业的学生特色活动设计,并且展示了该校寒假特色校本作业成果,听课老师们纷纷称赞森林城分校校本特色作业的开发将历史知识与跨学科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的培育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技术融合:智慧课堂实践密码
随后,高天骏老师以《多技术结合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探微》为题,对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思路和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如展示了AI虚拟场景、动态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案例。用VR还原汴京街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济繁荣的细节。现场教师纷纷记录操作要点,为技术赋能课堂积累实战经验。
四、备考策略:锚定中考靶向发力
郭安贝老师做了《浅谈基于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视域下单元中考备课策略》的报告。郭老师从单元课标要求,中考真题回眸,单元大概念和单元专题角度谈备考感受。他强调备考需以课标为纲,以真题为镜,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根,为一线教师的中考备考工作注入新思路。
五、专家引领:共绘历史教学图景
包河区历史教研员訾化木主任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赵桂玲老师的课例将名画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是学科育人的典范;赵老师的单元解读,充分体现了庐阳区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把新教材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得很扎实,值得学习;高天骏老师的技术实践为课堂插上“智慧翅膀”,未来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以智慧手段赋能教学。合肥四十五中张勇祥主任则聚焦细节:以《清明上河图 细节中的风华》为线索创设历史情境,既突破教学难点,又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是信息技术与人文底蕴结合的典范。智慧课堂的配套资源也需有效利用,互动功能若进一步挖掘,可让学习反馈更即时、更精准。
庐阳区历史教研员刘玉迪老师在活动总结中强调,整本书阅读是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整本书阅读的研讨课为全区教师提供了创新范本。她呼吁教师以集体备课为契机,深研教材、凝聚共识,在“大单元教学”中落实学科育人目标。同时庐阳区的新教材大单元集体备课活动将会持续进行,在探索与反思中书写历史学科育人的新篇章!
撰稿:王 梅
初审:刘玉迪
复审:李国凯
终审:朱晓艳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