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实干兴校。合肥市第十九中学是庐阳区唯一的公办寄宿制初级中学,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寄宿。因此,教师可以有很多的时间来“磨”学生,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白天不会晚自习再巩固。但长此以往,教师形成了惯性思维,花在“研”教材、“研”教法、“研”课堂、“研”中考的时间上就比较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合肥市第十九中学新学期开学以来,在教研工作上力求扎实有效,并结合教情和学情,着力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校内调研、教师教学反思和互动点评及校本作业等推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引领教师深层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蓄力。
聚焦课堂,校内调研推进有效教学
三月份的第三周,学校校长室和教导处就开始对七八九三个年级主要学科进行调研。6周以来,24节调研课,参加听课人次近400,先后完成了对七年级语数外、八年级数外物及九年级数学等七个学科组的调研工作。校领导、老师们进入接受调研的学科教师课堂,了解常态课的教与学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中的教学机智、学生的课堂反馈都真实的展现出来,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的把控不到位、教学手段因缺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而略显单一、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清晰的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但这些问题盘根错节,原因复杂,要想改变不可能一蹉而就。从理论上说,教学改革需要经历从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更新,到学校教改制度的推进,再到教师教学行为的革命过程。这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希望将校内调研演绎成学校的常态化工作,从而让教师更多的专注教学、钻研教材、扎实课堂,让教师把教学的关键点回归到教学研究上来,从“磨”学生转移到“磨”教材、“磨”教法上来,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聚焦网络平台,反思点评促进有效教学
校内调研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点评。过去,大家由于课程任务较重、人员不好集中等一系列原因,公开课上完后很难能够进行及时的反思和点评,这就使得公开课开展对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所产生的影响打了折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学期学校创造性的利用了学校教师QQ群,在每一节调研课开展前,都明确了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作为主点评人,授课人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并在课后将点评和反思内容传至QQ群给大家共享。
现在,每堂公开课后,学校的QQ群就热闹起来,既有同学科教师间细腻专业的相互点评,也有不同学科教师调侃式的互相激励。新颖的方式,独特的表达手段,亦庄亦谐,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以往公开课后反思点评流于形式的尴尬,也极大的拓展了课后点评教师的范围,还给大家留足了反思点评思考的时间,使教学反思和点评的深度不断增进,更给学校留存反思点评材料提供了便利,从而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
聚焦作业,关注反馈助力有效教学
在调研过程中,学校教导处还专门组织了对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作业的检查工作,各年级由分管校长带队,教导处和年级组长具体负责,利用中午午休时间,完成了对教师作业设计、学生完成情况、作业批阅次数以及学生订正情况的全方位检查。本次检查,既是对学校前期关于作业布置和设计要求的一次反馈,也是进一步了解学生作业真实情况的手段。通过检查,学校还是发现了同年级同学科同层次学生作业设计和批阅不统一、学生完成质量不高、作业形式单一、分层作业校本作业较少等问题,反映出教师对于作业设计整体上关注度不够,没有充分认清课堂教学中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学校也没有构建校本作业设计的管理模式。这就好比农民种田,只管播种不管施肥浇水,秋收必定枉然。在今后的学校教改中,作业设计必将成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务必实现教师关注教学反馈,再以此反推教学行为,从而助力教学效果的改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教研是教学工作的动力机。我们不仅要花时间磨学生,让学生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我们更要花时间磨自己,深度挖掘教材,剖析学生学情,丰富教学手段,精炼作业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教的简洁生动易懂,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扎实高效,教与学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被唤醒,有效教学才不会成为口号,学校寄宿制办学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