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九中的品质提升年,学校管理品质、后勤保障品质、教学质量品质、学生活动品质、校园环境品质五大品质都已经明确了努力方向。但无论哪种品质的提升,都必须在原来做好常规的基础上,要有革故鼎新、不破不立的决心与勇气,要有一沉到底、精益求精的执着与坚忍,要有自信自强、功不在我的豪情与担当。
自上学期学校结束务虚会以来,十九中没有止步于眼前的一些发展,而是借势而为,积极在管理、后勤、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与改变,谋定而动,动则求其极。
开学一周有余,在十九中师生中出现了新的一句流行语:“走,去食堂吃饭啊!”谁都没有想到,如今在十九中食堂就餐的人数率创新高,300人、500人、600人!让食堂管理老师没有预料到的不是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之后的设备维护、不是食堂管理中可能会出现的瑕疵、不是新招人员的培训,而是学生之间互相提醒,赶快报名去食堂吃饭,饭菜好的不得了,就像在家过年!
把食堂的饭菜比做过年固然有点夸大,但是,值得我们欣喜的是,由于食堂改变了经营管理模式,学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在常态管理中如何进一步求新?如何实现实现十九中管理品质的提升?一直是十九中校级班子讨论最多的问题。随着十九中成功创建合肥市“新优质学校”,加之庐阳区教体局一直以来对十九中的重视,学校面貌可谓日新月异,教育教学管理已经步入良性循环。但是,十九中的领导没有止步不前,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今的十九中学校面貌新、教师干劲足、教学成绩升,正是十九中进一步发展的大好契机。于是,十九中的领导提出:要从常态管理向品质管理迈进,实现管理的新常态。
寄宿制是十九中的特色,一直以来,学校以安全为首任,以“生活自理、道德自律”为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宿舍整洁、就餐文明,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为“成长自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博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就餐人数却在不断减少,食堂开办的小卖部却生意红火,放学以后大批的学生在校门外的摊点购买零食。这样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学校管理的事情为什么屡禁不止?这让汪晓军校长和分管行政的毛思光校长陷入了沉思,是由于学生不适应住宿生活?还是学生不适应就餐的井然秩序?还是……
经过调查,原来问题出在食堂的饭菜质量上。菜品单一、质量一般,提到去食堂就餐,很多学生是硬着头皮去的,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以方便面、面包为主食!家长对此也颇有微词。
“改!”“必须痛下决心改!”四位校长在校长办公会上发出了一致的声音,要为我们的学生考虑,就把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作为实现学校管理品质提升的第一件大事来做!
掷地有声的话语也得到了班子全体成员的一致同意。
说起来只是简单地几个字,但是做起来却是步履维艰。由于十九中的食堂原来是招标承包经营的模式,所以,学校老师对于食堂的整个操作流程并不精通。但是十九中的班子成员并未退缩,他们在汪晓军校长的带领下,本着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今天的食堂获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谁能想到,从开始谋划到实现开火,这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曾记否,校长室成员在汪晓军校长的带领下从腊月开始谋划到正月正式实施的辛劳;曾记否,由于不熟悉流程,分管后勤人员足迹遍布合肥市自办食堂学校,学习食堂管理经验;为了确保食堂餐具、用具的高标准,总务处、工会同志一家一家超市、商场比较;为了确保食品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办公室、总务处一个个菜场、一个个品种查看、询问;曾记否,为了第一餐就步入秩序化,教导处、团委一个个班主任、一个个班长培训。正是由于“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食堂在开学第一天正式向学生打开了大门。
“都言食堂好,谁解其中累?”虽然教师、学生没有看到汪晓军校长穿着工作服在食堂帮忙;没有看到毛思光副校长开学一周基本泡在食堂督查卫生和安全;没有看到班子成员临时充当食堂打饭工作人员;没有看到刘海老师忙到晚上八点半。但是他们看到了食堂的变化,看到了饭菜质量的提高。
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看到的远不止如此:由于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各项预案制定到位,细节考虑得周全。很多原来看似无法解决的痼疾迎刃而解或自然消失:乱扔乱丢零食包装的现象没有了,校园环境整洁有序;门口摊点生意清淡,几近消亡;学生饮食正常了,脸上泛出了健康的光泽。我校原来有一位教工家属也在经营摊点,学校这一次招聘食堂工作人员的时候,她立刻前来报了名,她说:“因为没有工作,摆摊是为了生活,每当见到学校老师总有点不好意思。现在能在食堂上班,既为学生服务,又有正常收入,学校这样照顾我,我又何必去摆摊呢?”
于是,班主任笑了;老师笑了;学生笑了;家长笑了!
套用几句未加润色的学生的本色评价来结束本文:“以前是土豆找肉,现在是肉找土豆“、”以前看到没食欲,现在看到流口水“、”吃到了在家的感觉“!
走,让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