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校管理标准 打造最美乡村小学(古城)

合肥市古城小学创建合肥市第二批义务教育新优质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5-2017)

发布日期:2017-05-16   作者:王杰o古小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合肥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合肥市古城小学抓住发展机遇,分析现状,梳理自身发展优劣,论证未来发展之路,努力争创合肥市新优质学校,特制订《古城小学创建合肥市第二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5-2017)》。

第一部分 创建基础

一、学校概况

合肥市古城小学地处庐阳区西北角,位于风景秀丽的三十岗乡,因毗邻三国新城遗址而得名。学校始建于1949年,2008年,庐阳区教育局为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整合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撤销了原瞿咀小学和崔岗教学点,所有学生和教师合并至古城小学,并配备校车免费接送家远的学生。

学校现有教师27名,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7人。学校占地面积13193㎡,建筑面积3546㎡,建有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和2200平方米足球场,并配备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各种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每间教室都配有电子白板,实现网络全覆盖。

学校立足自身,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确立了“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明确了“融三国文化,扬生命风采,办现代教育”的办学思路。深入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形成了以“三国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构建三国文化课程体系,加强校本研修,开发校本课程,改革评价机制等,激发教师潜能,满足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成就每个师生的幸福人生。形成了“赏识、生趣、博学、开放”的教风,“静听、静思、乐学、乐问”的学风。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体育艺术“2+1”示范校等。学校现有合肥市“骨干”教师1名,合肥市优秀教师2名,合肥市农远应用之星1名。多名教师在省、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生也多次在省、市、区级绘画、曲艺、演讲、经典诵读、信息技术、乒乓球等比赛中获奖。

二、办学优势

1.丰厚的乡土教育资源

古城小学位于三国遗址公园北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有桃花源,西有艺术村,南有三国遗址,北有滁河干渠。

2.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

2009年起,根据庐阳区教育局《关于城乡“捆绑”学校间构建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意见》,古城小学与南门小学结成“捆绑”发展校,运行“五同”(管理同谋、计划同盘、人才同用、活动同行、资源同享)、“四动”(行政推动、校际联动、教师流动、学生互动),带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3.富有活力的管理团队

学校各部门建构完善,管理团队平均年龄四十岁以下,充满活力,敢于担当,中层以上都有在名校挂职锻炼的经历。

4.特色凸显的校本课程

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开发编写了《走进三国诗词篇》、《走进三国故事篇》、《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等校本教材,并初步在全校内实行。

5.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2011年,学校建成少年宫。依托少年宫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开设了葫芦丝、木工、绘画、舞蹈、书法、棋类、小足球等十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参与率百分之百。

三、面临问题

1.教师教科研意识不强。教研氛围不浓,缺少教学骨干和学科领军人物。

2.课程体系不完整。学校初步架构了一套课程体系,但是在实施中还不够完善,评价单一。

3.家校联系不够紧密。学校与家长以及社会的教育合力不够。

第二部分 创建目标

一、办学理念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二、创建目标

(一)总目标

创建育人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明显,校风、教风、学风优良的新优质学校。

(二)分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树立“和谐管理,以美育人”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逐步走向科学化管理,打造“环境雅、理念新、课程活、教师强、学生优”的“五美”校园。

2.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健康自信、自由达观、乐学进取、诚信友爱的阳光少年。

3.教师发展目标。打造身心健康、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团结进取的幸福教师。

第三部分 创建项目

一、项目名称

创新学校管理 打造“五美”校园

二、项目内容

依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围绕“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的核心理念,以打造“五美”校园为目标,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营造和谐人文氛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个性成长。

(一)美在环境优雅

以三国历史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将三国文化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创设良好的历史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学校地域特点,着力打造富有儿童气息、乡土情怀和文化品位的优雅校园。力求达到“眼中有绿、眼中有诗、眼中有画”,“心中有爱、心中有品、心中有德”。

1.儿童气息。学校从儿童的视角精心布置,做到护栏高一点,宣传画低一点,装饰趣一点,文字美一点,儿童味浓一点。

2.乡土情怀。与三十岗民俗博物馆联系,在学校有选择性地保留乡村民俗物品,营造浓厚乡土氛围,传承民俗文化。

3.文化品位。彰显“三国文化”特色,以三国古诗词、三国人物谱、三国故事为内容,建立文化墙;成立文化发展室,特色班级文化。同时,依托少先队活动,规范师生言行;结合节日文化教育,加强师生礼仪。

(二)美在管理创新

树立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从规范治校走向科学治校,最终实现文化治校。

1.创新管理理念。尊重教师主体发展需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树立“和谐管理,以美育人”的管理理念,营造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积极倡导赏识管理法,即将管理的目光聚焦细微处,管理的脚步停留在过程中,管理的结果被欣赏”。细微管理重规范、重创新;过程管理重问题、重解决;结果管理重总结、重赏识。让教师拥有阳光心态,给学生阳光,让学校充满阳光,让大家共享阳光、和谐。

2.完善管理制度。依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学校将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广泛调研,立足校情,逐步完善了《教学常规实施方案》《一日常规检查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建立了《月考核方案》《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研组发展制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读书交流共同体制度》《古小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记录》等。拟出台《古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古城小学学生绿色评价制度》等。在做好“立规、行规”的同时要“严规、守规”,实现从规范管理到科学管理。

3.改革组织机制。成立法人治理机构理事会,建立学校“家长议会事”制度,完善学校内干部任用和培养机制,实行扁平化管理,依托名校集团管理同盘。

(三)美在课程活力。学校对课程进行科学优化,遵循“多元发展”原则,立足学生需求,开设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审美艺术、哲学感悟四类课程,采取自主选择的方式,强化过程管理,实施绿色评价。

1.课程设置丰富多彩。自主研发编著“走进三国”系列校本教材,逐步在学校推进三国文化课程。同时,以少年宫为平台,设立适合学生发展的社团,从而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2.课程实施自主创新。教师依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课程教学。学生依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学习。采取教师进班和学生走班的方式,充分为师生提供自主选择空间。将课程实施从课内延伸到户外,开展走进三国城、走进桃花源、走进艺术村等户外实践课程。

3.课程管理严谨规范。完善《古城小学课程管理办法》,采取推门听课,教研组互评的方式,对教师课堂进行考评。同时,学校教务部门定期对教师的备、教、批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每学期开展家长进课堂,家长亲子互动活动,让家长参与课程管理。

4.课程评价灵活多元。建立《古城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古城小学学生动态评价制度》等,采取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并采用动态监测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个性评价。

(四)美在教师素质

以“做一名幸福教师”为主题,启动教师三大提升工程,即温暖工程、形象工程、名师工程。

1.温暖工程。围绕温暖工程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建立教师健身日,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并在教师节、元旦节开展教师单项运动会和趣味运动会,形成健康身体,快乐工作的理念。开设心理专题讲座和团队心理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为教师庆生、召开退休教师欢送会等关爱活动,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形象工程。开展礼仪讲座,编写《古城小学教师礼仪手册》《古城小学教师忌语》等,让教师言行举止优雅得体,塑造教师形象;搭建展示平台,通过“古小讲坛”“教师诗歌朗诵会”等相关活动,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内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增强教师自我提高意识;评选最美教师,树立身边榜样。

3.名师工程。一是夯实名校引领,与南门小学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同步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联系区域外优质学校,让老师们走出去,扩宽眼界。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积极发挥支教教师作用,提高学校教师整体课堂水平;以送学的方式,让学校教师参与到南小的日常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强化名师引路,建立古城小学语文、数学、综合等名师工作室,依托南门小学名师工作室实施青蓝工程,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一对一辅导古城小学名师工作室走向成熟。三是加强同伴互助,发挥学校教研组水平,采用“反思+引领”的教研方式,借助周二下午的教研时间,强化教研组交流,围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进行研究。四是突出自主发展,激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激活中年教师追求卓越,激发老年教师保持热情。建立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开展小课题研究,实现教师自主发展。

(五)美在学生发展

以“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学生发展目标,依托五大主题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1.“争做现代小公民”。围绕区教育体育局《区域性推进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子课题《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编写节日文化读本、生命教育读本。在学校、社区、家庭组织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争做自信阳光的合格公民。

2.E网知天下”。在小班化教学中,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借助“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自己搜集材料。开展个人学习空间评比,帮助学生借助网络等媒介自主学习。

3.“足球少年 阳光体育”。争创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让每一位学生掌握足球训练的基本方法。同时,利用每天的大课间,让学生选择一项运动项目,要求学生至少掌握包括足球在内的两项运动技能;并实施冬季阳光跑,提高学生体质。

4.“丝韵悠扬 伴我成长”。立足学校少年宫建设,以葫芦丝艺术教育为重点,拟定艺术教育实施方案,成立葫芦丝、舞蹈、木工等艺术社团,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小脚丫,大世界”。在家庭,倡导“我的事情我来做”,鼓励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在校内,开辟实践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生活技能。在校外,与三国公园、崔岗艺术村、桃蹊果园等单位建立联系,让学生走出校内,走入社会。以结合三十岗地区特点开展“保护水源地,绿色三十岗”、“绿色家园,共同责任”等活动。

三、实施步骤(见附件年度计划)

第四部分 保障系统

一、组织保障

为保障创建工作的高效开展,成立新优质学校创建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以业务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办公室、少先队、教务处、 总务处)为成员。在创建领导小组的引领下,广泛宣传,有效组织,让全体教职工都成为创建的参与者,让全体家长都成为创建的拥护者,让整个社区成为创建的受益者。

二、管理保障

充分审视自身,依照学校特点,制定三年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在规划和方案的引领下,每学期有计划、有总结。同时,要求各部门依照总规划,制定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将创建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创建工作,梳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下一步工作方向和目标。

三、制度保障

围绕创建工作,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要求责任到人。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以书面形式规划好各项工作的分配与实施。建立经费保障相关制度,确保在创建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创建工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督促教师各项工作,对于在创建中工作突出的给予奖励。

四、后勤保障

各部门有效配合,团结合作。总务处负责后勤管理,为各部门工作提供物品和经费保障。在环境建设中,积极联系,有效督促,保障各实施项目按时、高效完成。

五、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积极发挥学校辐射作用,利用家长会、家庭走访等方式,将学校创建工作和发展方向向每一个家庭进行宣传,得到家长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以家长之力促进创建工作的更好实施。并借助家庭力量,进而带动社区,开展社区宣传活动,与乡政府、三国遗址公园等周边单位开展互动活动,提升整个社区的教育大环境,从而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